生活小说 女频言情 开局1960灾荒年,每天一分钱秒杀全文
开局1960灾荒年,每天一分钱秒杀全文 连载
继续阅读
作品简介 目录 章节试读

本书作者

葡萄熟了

    男女主角分别是李复兴复兴的女频言情小说《开局1960灾荒年,每天一分钱秒杀全文》,由网络作家“葡萄熟了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村里大食堂当天就做了红薯粥,多放了些红薯,总算让大家勉强吃了个半饱。对的,只能让大家吃半饱,要是吃到饱,得放多少红薯?七千斤也不够这么个吃法啊!可村里不少年轻人动了其他心思。“大力,咱们再去趟山上?”一伙年轻人聚在一块。“这不好吧?”李大力心口不一的说。谁都能看出来,他心动了。只要打到一头野猪,别说吃的和钱,老婆都能有了。“你不去!那我们走了。”“等等!谁说我不去的?”李大力急道。......到中午,三大爷回来了一趟,跟李复兴说,已经开始打造他要的零件。“材料费三十块,帮我一起干的老孙想要一斤肉当人工费,复兴,你看......”李复兴立马掏出三十块递给三大爷,说道:“三大爷,您跟孙师傅说一声,一斤肉没问题,但零件质量得有保证。”三大...

章节试读

村里大食堂当天就做了红薯粥,多放了些红薯,总算让大家勉强吃了个半饱。
对的,只能让大家吃半饱,要是吃到饱,得放多少红薯?七千斤也不够这么个吃法啊!
可村里不少年轻人动了其他心思。
“大力,咱们再去趟山上?”一伙年轻人聚在一块。
“这不好吧?”李大力心口不一的说。
谁都能看出来,他心动了。
只要打到一头野猪,别说吃的和钱,老婆都能有了。
“你不去!那我们走了。”
“等等!谁说我不去的?”李大力急道。
......
到中午,三大爷回来了一趟,跟李复兴说,已经开始打造他要的零件。
“材料费三十块,帮我一起干的老孙想要一斤肉当人工费,复兴,你看......”
李复兴立马掏出三十块递给三大爷,说道:“三大爷,您跟孙师傅说一声,一斤肉没问题,但零件质量得有保证。”
三大爷收过钱,点点头:“这个你放心,老孙的技术还是够硬的,有事三大爷去找他。”
说罢,便匆匆赶回轧钢厂。
那三十块钱的材料费,应该去要进领导口袋里的,毕竟用厂里的材料,不得打点打点?
公器私用,这是常见的事。
只要打点到位,就没啥事。
这三十块给出去,李复兴手里的钱就不多了。
前边给了张师傅两百,还欠人家一百五。
得想办法赚点钱。
李复兴还发现了件事,拼夕夕是可以升级的,但需要九千九百元的升级费用。
......
街道办的陈主任带着两瓶牛奶回到家,一进门就听见了孙子的哭声。
儿媳妇正抱着孩子,面带愁绪,也有些惭愧。家里也不是没给她补营养,都吃了好几只老母鸡了,可就是没奶水,这咋办?
“小丽,这两瓶牛奶拿去给乐乐喝。”
她儿媳妇一听是牛奶,惊喜道:“妈,买到牛奶了?”
牛奶多难买,她们家深有体会,即使婆婆是街道办的主任,而且也有牛奶票,但就是买不到牛奶。
“一个刚认的小辈给的。”陈主任笑着说。
不多时,一碗被温好的牛奶就端来了,一勺勺喂给正在哭的小家伙。
喝了几口,小家伙就安静了。
这也让家里人都松了口气。
“真是得好好谢谢人家。”陈主任的丈夫说道。
“这简单,改天让他来家里吃个饭。”陈主任说。
往后肯定断不了联系的,就这两瓶牛奶,能喝多久?
到晚上,二大妈过来了。
做饭也得有粮食啊,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不是。
因此,她是来要粮食的。
“我明儿一早给您送过去。”
“行,没问题。”二大妈答应一声就回去了。
现在李复兴的拼夕夕背包里还有不少吃的,精米,白面,鸡蛋,红薯,猪肉脯,都是一分钱买的。
红薯到现在还没动过呢!
但不好让人家拿来做,而白面和精米又有些奢侈了,毕竟都是精细粮食。
他想等等看明天的秒杀区能刷新什么出来。
实在没办法,就只能往白面里掺点东西进去。
也不是他不舍得让工人吃好的,而是那样有点高调。现在四合院里还有几户人家能吃上精细粮食的?
主食之外,还得有菜。
第二天一早,李复兴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先看拼夕夕。
一分钱秒杀专区已经刷新,今天是十斤小米。
小米?
正好可以拿给二大妈做饭,虽然是粗粮,但在眼下也是很好的粮食了,能填饱肚子,也不会太高调。
起床洗漱的时候,李复兴看见同住在中院的钱婶正在抹眼泪,钱叔在一边有些手足无措。
“二大妈,钱叔他们咋回事?”李复兴低声问正在洗衣服的二大妈。
钱叔两人在记忆中可是模范夫妻,从没见过他们拌嘴吵架,现在这情况,看来事情不小啊!
二大妈低声说:“听说是老钱把家里的粮食给别人了一半。”
难怪钱婶哭的这么伤心。
本来粮食就不够吃,家里的孩子天天吃不饱,粮食少了一半,这哪能不崩溃的?
“孩他妈,大哥家真的是没吃的了。”钱建国硬着头皮解释。
他昨天去了自己大哥家一趟,看见大哥家的光景,心里实在不好受,就回家拿了一半粮食,给自己大哥送去了。
“咱家粮食就够吃的了?”
她不仅仅气这个,更气丈夫没跟自己商量一下。
“都怪我,怪我!今晚我去黑市看看。”钱建国连忙认错,不想再吵下去。
二大妈看了看钱建国,又看了看李复兴,想说些什么,但最终还是没有开口。
李复兴却看出了她的意思。
便干脆主动说道:“钱叔,我这有点红薯,你们要吗?”
他正愁剩下的那些红薯怎么处理呢!不是拿到黑市卖了,就是带回李家庄。
钱建国夫妇一听,都把目光看向李复兴,接着猛的反应过来,对啊!自己院里就有采购员,弄点粮食不算很难。
“要!太谢谢你了复兴,我按黑市的价格买。”钱建国立马回道。
“这倒不用,就三分钱一斤给你吧。”
这比市价高出一点,但远比黑市的低的多。不过比市价高也是应该,毕竟没要你的票。
啥?
一旁的二大妈听的都很是心动,三分钱,可很难在粮店之外的地方买到红薯啊!粮店的虽然便宜,但要票,而且经常抢不到。
不单是二大妈,其他几户人家也都探出头来。
钱建国大喜过望:“好,那谢谢你了复兴。”
李复兴洗漱完之后,就到屋里把剩下的五十斤红薯拿了出来。
“大伙谁还要,可以匀一点。”李复兴大声道。
自己的房子马上装修,多少会影响到院里人,他索性便直接把红薯拿出来,做个人情。
“我要点!”
“复兴,给我留点。”
......
中院的几户人家都纷纷跑出了人。
三分钱一斤的红薯,买十斤才三毛,这种机会现在可是难得的很。
李复兴先让钱叔买了二十斤,他家粮食少。剩下的三十斤,就让其他几户人家分了,二大妈就买了五斤。
大伙都很开心,这红薯怎么说也能吃两顿的。
“各位叔叔婶子,我家房子马上要装修,可能会有点吵,还请大家多多担待了。”李复兴趁机说道。
“复兴,说这话见外了。”
“就是,没事的。”
“要帮忙尽管说一声。”

不多时,李复兴便接到消息赶了过来。
“复兴,这位是赵家庄的村长,之前见过。”
李复兴点点头:“记得,您好赵村长。”
“同志,你好。村里饿死了人,所以想着来找你了解一下换粮的事儿。”赵村长叹了口气。
“一百斤肉,换三千斤红薯,可以吗?”
老支书庆幸自己刚才没说,也感激复兴给村里争取的好处。
“行,没问题,太感谢你了同志。”
赵村长立马就答应下来。
他深知现在的粮食非常难弄,黑市的好价粮都几乎要买不到了。
得到确切答复后,赵村长就带人赶紧走了,村里人指望粮食活命,他得赶紧组织人进山打猎了。
回去的路上,他嘱咐身边几人,不能跟其他村的人说跟轧钢厂换粮的事,打猎是为了卖钱,粮食是买来的。
李复兴本来打算吃完饭就回一趟城里,让三大爷帮着再做四套压水井的零件,顺便再带点吃的回来,家里那些东西,做不出什么好菜。
不过因为赵家庄村长想用猎物换粮食。
那索性就明天回去吧,也省得自己再多跑一趟。
另外就是马上要天黑了,奶奶怕路上不安全,万一碰上歹人,那就麻烦了,在这个饿死人的年代,是有人铤而走险的。
李老太太多少对老支书有点怨言,村里有事怎么老是找她乖孙子?你们都是吃干饭的不成?能干就干,干不了就别干。
有了压水井,用水的确非常方便了。
水缸里已经盛满了水,奶奶很开心,脸上一直挂着笑意。
不缺水了,李复兴便洗了个澡,前世养成了洗澡的习惯,短时间内改不过来。
就是村里洗澡的环境不怎么好。
他想着不如把爷爷奶奶这也一块弄一下,一来让爷爷奶奶住的舒服一点,二来自己以后也要常回来。
于是洗完澡后,他便跟爷爷商量起来。
“爷爷,咱们房子东边再起两间新房咋样,一块把老房子里面也弄一下。”李复兴说道。
李老爷子愣了下,想道:你回来也是够住的呀?
旁边还空着一间屋呢!
“用得着吗?”他问道。
盖两间新房,再弄一下老房,可要花不少钱呢。
他觉得他们都一把年纪,也住习惯了老房子,没必要弄了,省下钱来给乖孙子以后用多好。
李复兴知道爷爷的心思。
看来还是得用杀手锏才行。
“爷爷,以后我可要常回来住的,弄好一点呗!”
“再说等我结婚了,你们孙媳妇也得常回来,有了孩子,你们重孙子不也得住?这也住不下呀?”
李老爷子还没答话,李老太太先急了。
“对,是得把房子盖大点,以后不够住的。”她已经想着乖孙子给她生一堆小重孙了。
“那我明天就找人。”李老爷子一想到未来的孙媳妇和重孙子,也有些迫不及待。
看来这杀手锏作用还真大,李复兴屡试不爽。
天渐渐黑了,李复兴百无聊赖,只能刷拼夕夕。
奶奶把家里唯一的煤油灯点了,放在李复兴房间里。李家庄虽然通了电,但是时有时没有,而且村民们舍不得,家家户户用的依旧是煤油灯和蜡烛。
都是农村最常用的照明工具。
这个年代的夜生活很枯燥,夫妻俩还能有点娱乐,其他人都是早早就睡了,也省下点煤油和蜡烛。
正因如此,每次放映电影都会在村里引起轰动。
第二天,李老太太做了稀饭,煮了鸡蛋。
这次他们没再蒸窝头,怕李复兴看见生气。不过鸡蛋还是只煮了李复兴的。
奶奶恨不得连洗脸水都给乖孙子打好。
吃完饭后,李复兴便看见爷爷把村里会盖房子的人找来了。
他拿出烟来,凑上去给几人都分了一根。
“嚯,大前门,还没抽过呢!复兴,你想怎么盖?”李志春把烟别在耳朵上,没舍得抽。
他四十多岁,却跟李复兴同辈。
刚才李复兴爷爷,也就是他叔公跟他说了,盖房子是李复兴的主意,所以他直接就问了李复兴的想法。
李复兴当即说了自己的要求,尤其浴室。
李志春一一记下,没觉得奇怪,自己这堂弟打小就住城里,对环境有讲究也是正常。
“这样的话,可能钱就花的多点了。”
“没事,志春哥你按我说的盖就行,缺啥就跟我说,我来想办法,多叫几个人来帮忙,尽快弄好,饭就在这里吃。”
“妥了!”
现在村里都知道你家吃的好,很羡慕,但不嫉妒。
“对了,你家有大梁吗?”
李复兴见爷爷摇头,便问:“谁家有闲着的没?”
“大开家有,他家木头都挺不错。”
“好,我一会过去谈谈。”
李志春接着说:“复兴,要是有门路,弄点水泥和石灰来。”
“石灰石也可以,高温一烧,就是生石灰,加水一拌,就是能抹墙的熟石灰了。”
“行,我准备。”李复兴答应下来。
这些材料,张师傅肯定都能弄到。
“那就这样,我带人去找石头,村里有闲着的泥砖,你跟老支书说一声先用着,以后还回去就行。”
“瓦不着急,上梁以后,我去给你挑好的。”
离李家庄不远就有个瓦窑,里面的工匠就是瓦窑工,虽然辛苦,但也让很多农民羡慕。
“麻烦志春哥了。”
李志春摆摆手,他还要感谢李复兴赏饭吃,吃的不用多说,肯定比村食堂要好,工钱也比去村里挣公分强。
送走李志春,李复兴也出了门,往大开家去。
虽然他不认识大开家,但旺财他们来了,可以带路。
盖房子是他提出来的,就不能太劳烦爷爷奶奶。
大有家在李家庄的西北角上,靠近山林,位置比较偏僻。
旺财三兄妹不敢再走,因为大有家有条大狼狗。
听到狗叫声,李复兴也很疑惑,这年月人都吃不饱,养狗不是给自己找麻烦?
那条狼狗骨瘦如柴,但仍旧目露凶光。
屋里很快走出一个人,头发杂乱,满脸胡茬,正是李大开,同样比李复兴低一辈,得喊他声叔。
“二十一叔呀,啥事?”
李大有把门口的狼狗赶走。
屋里面接着又传来斥责声:“快点请你二十一叔进来,一点礼貌都不懂。”
李大开连忙对李复兴说道:“二十一叔,快请进。”
李复兴便带着旺财三兄妹走了进去,看见屋里情况,顿时有些吃惊。

李复兴拿出两百元,交给张师傅清点后,便送他出去,接着就去了二大妈家。
二大妈正在糊纸盒子。
糊纸盒子是街道派发的散工,有困难的家庭都能申请,虽然赚钱不多,但也能补贴家用。
“二大妈,我跟张师傅谈好了,按规矩不是得管人家一顿午饭吗,我想请您帮着做饭,到时候让他们来你家吃,完工之后,我给您十块钱或者十斤肉,您看咋样?”
二大妈一听,脸上露出笑意。
这可太行了!
她在家糊纸盒子,一百个才得一毛钱,一千个才一块钱。
别觉得糊纸盒子简单,虽然这活没什么技术含量,但并不轻松。
纸盒子虽然小,但糊起来程序可不少,一天下来也做不了太多个。
现在帮忙做几天饭就有十块钱,为什么不干呢?
“那大妈要十斤肉。”
既然能选,那肯定要肉啊!
李复兴点点头:“没问题。”
事实上很多人都会跟二大妈做出同样的选择。
这年月,大家并不缺那几块钱,而是缺吃的。
现在城里还有很多遗老遗少,他们私自藏起来的金银可不少,但很多人却还是守着那些东西挨饿,你以为人家傻,舍不得吃?其实是没物资啊!
李复兴接着便出了门,往街道办走去。
安排污管道,需要街道办同意。要不是张师傅提醒,他都忘了这事了。
刚走到门口,就听见里面传来议论声,陈主任最近心情不好,刚出生的小孙子天天饿的哭,但儿媳妇还没奶水,她想搞点牛奶什么的,但现在哪有这么容易?
听到这些消息,李复兴想到了自己拼夕夕背包里的十斤牛奶。
虽然空手应该也能办成,但毕竟人情世故么,大家也都心照不宣。
他心念一动,便从背包中取出两瓶牛奶,装进小布袋里,才走进办事处。
“小伙子,有啥事?”门卫大爷十分敬业的问道。
李复兴递上一根大前门香烟:“大爷,我是来找陈主任的,这不家里装修么,想安一段排污管道,特意来报备一声。”
大爷接过大前门,笑道:“是得报备一声,陈主任办公室在西边第一间,你过去吧。”
“谢谢大爷。”
打了招呼,李复兴便走到陈主任办公室前,抬手敲门。
“请进。”
李复兴接着推门走进,见一个扎着辫子的中年妇女正写东西,此时抬头向他看来。
“小伙子什么事?”
“您好陈主任,我是68号院的李复兴,这几天想装修一下房子,需要安一段排污管道,特地来跟您报备一声。”
“对了,这是我从朋友那里搞来的牛奶......”
不等李复兴说完,陈主任便腾的一声起身,掀开布袋,见里面果然是两瓶牛奶,一瓶大约半斤的样子,心中惊喜不已。
“68号院的复兴是吧?装修没问题,安排污管道也可以,就是不能影响邻居们。”
她说着收起两瓶牛奶,然后从口袋里拿出二十元钱。
李复兴连忙道:“陈主任,这钱我可不能要。”
陈主任把钱塞到李复兴手里:“复兴,收着吧,以后叫我陈姨就行,下次再有牛奶,记得给我留一些。”
“好,陈姨,那我就不打扰您了。”李复兴当然乐得攀上这关系。
“去吧,改天来陈姨家里玩。”
“好嘞!”
陈主任满脸笑容,小孙子终于不用挨饿了。
她也不是随便就让人喊姨的,这年月能弄到牛奶的,本身肯定不简单,她也不吃亏。
......
回到四合院后,李复兴正准备收拾屋里的东西,李家庄的人就来了。
有了免费干活的,李复兴当然不会客气。
“你们帮我把东西搬到那屋去,强刚,你带上几个人跟着我。”
“好嘞二十一叔!”
李复兴带着李强刚几人来到轧钢厂旁边:“你们在这等等。”
他自己走到无人的隐秘地方,从拼夕夕上买了四千五百斤红薯,放在一旁,抽了一根烟后,这才走出去喊李强刚等人。
“来吧。”
李强刚几人也不多问,看见红薯后,就往牛车和小推车上搬。
老支书早就嘱咐过,不该问的不能问。
“好了,回我那吧,我请你们吃顿饭就得赶路回去了。”李复兴道。
“二十一叔,我们还是回村吃吧,这回人不少......”
这次来了十几人,吃上一顿可不是闹着玩的,现在个个都能吃的很,照昨天那么个吃法,得吃掉多少面条?
大家的粮食都来的不容易。
“别废话了,既然进城找我了,哪有让你们饿着回去的道理?走!”
回家之后,李复兴给他们蒸了满满一锅大米饭,这让那些头一次来的人目瞪口呆。
城里吃的就这么好?
这一刻,他们对城里生活的向往达到了顶峰。
他们在乡下可是粗粮为主,而且还总是吃不饱呢!
“都多吃点。”李复兴道。
菜不多,只有一盆炖白菜,但对李强刚等人来说,白口吃米饭也很满足,毕竟他们平时吃的都是窝头和野菜。
没菜是什么大事?
他们宁可一直这么吃下去。
“二十一叔,我饱了。”
李复兴也不再让,说道:“那你出去守着,换别人进来吃。”
那小伙子便放下碗筷,向四合院外面走去。那些红薯可容不得半分意外,丢一袋回去,也得被老支书骂死。
他很久没有这种米饭吃到饱的满足感了。
刚刚他很想给弟弟妹妹藏一碗回去,但一想到连吃带拿不好,这才没动。
事实上,不单他自己有这种想法。
李强刚他们也同样如此,家里的弟弟妹妹,儿子女儿们都饿的快脱像了。
“我要是能留在城里就好了。”一个小伙子忍不住说。
“你留城里?你会啥?不饿死你?别想东想西,吃了饭跟我回去。”李强刚说道。
现在打击他们,总好过他们自己产生幻想,回去以后总想着城里的好,安不下心来过日子。
谁不想进城做工人?
但问题是你会什么?技术文化都没有,当哪门子工人?
吃饱饭之后,李强刚便带人送红薯回去,没有丝毫停留,他可记得自己进城是为了什么。
回到李家庄,老支书等人看到足数的红薯后,纷纷长出一口气,脸上都不自觉露出笑意。
“复兴没说别的?”老支书问道。
“没说。”
“那就好。”老支书点点头。

李复兴骑上自行车出了门,在路上顺便买了一斤肉包子。
这个时候的包子,分量都很足,他一顿根本吃不完,剩下的直接让他放进了商城仓库,里面的时间是停滞的,东西放进去是什么样拿出来就是什么样。
他那个便宜老爹,走的时候把家里的自行车留给他了。
所以,现在他有房有车,还有工作,即便是躺平都行了。
吃饱以后,李复兴就开始想,给爷爷奶奶带点儿什么东西回去。
本来他是想接爷爷奶奶两人进城的,但是想到过几年的动荡,觉得还是农村更安全一些。还有,李复兴也将农村当成自己的后路。
实际上,他接老人进城,主要是因为老人在乡下吃的太差,还吃不饱的缘故。
不过,以后他多往乡下跑着点,多拿些物资,也能让老人吃的好一些。
而且,老人在农村住习惯了,进城反而会处处不习惯。
今天在拼夕夕砍到了面粉和鸡蛋,各自十斤!
不过,李复兴还想弄点肉。
拼夕夕里的什么牛肉、羊肉和猪肉,才几毛钱一斤,非常便宜。
尤其是大肥肉,才1毛钱一斤,虽然李复兴不喜欢,可是这个年代的人,喜欢肥肉多过瘦肉。
于是,他花了六毛钱,买了六斤肥肉,打算给爷爷奶奶拿去炼油,然后又买了六斤五花肉。
按照记忆,李复兴蹬了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,总算抵达了李家庄。
沿途,他目睹了无数生活艰辛的人,但他不敢过多停留,生怕自己的同情心泛滥。
如今,整个国家都差不多一样,他自知力不从心,无法拯救所有人。此刻,他只希望过好自己的日子,再力所能及的帮助那些值得他伸出援手的人。
就在即将进村时,他才将准备好的东西取出,放到自行车前面的筐子里。
“复兴,又回来看望太叔公、太叔婆他们啊?”突然,耳边传来一声问候。
李复兴循声望去,只见几个和他年纪相仿的青年正搬着石头走来。
说话的人他认得,大名李大力,小名来福,尽管两人年纪相仿,可按照辈分,对方要喊他一声叔叔。
“来福,怎么叫人的?不然我找你爹问问?”李复兴并非真的生气,只是随口逗弄几句。
李大力心中颇为无奈,无缘无故的低了一辈。
可他还是顺从的喊了一声“叔”。
“这声叔不白叫,过来!”李复兴招了招手,随后拿出了一包大前门香烟。
许多人或许不清楚,大前门最初属于英美烟草公司,不过后来归国有后,归属上海烟草。
在这时算是高档香烟,一包要四毛。
相比之下,那些什么迎春、大建设,才几分,一两毛一包。
不过,最贵的还是“中华”。
见到香烟,来福的郁闷瞬间烟消云散,乐呵呵的跑了过来。
“叔!”
这声“叔”,明显喊的心甘情愿了。
李复兴见烟盒里也没剩几根了,索性全给了来福,把他高兴得合不拢嘴。
李复兴继续朝村里走后,原本观望的那些人围了上来:“来福,给我一根呗!”
来福翻了个白眼:“少做梦了!最多让你们抽一口!”
还想要一整根?做梦呢!
这可是大前门香烟啊!在农村人眼里,这是干部才能抽的烟,普通人根本抽不起。他们村支书平时也只抽迎春和大建设牌香烟。
来福点燃一根,几人轮流吸两口。至于剩下的,他小心收好,留着以后炫耀。
村里的情况比李复兴想象的还要糟糕,他甚至看到几个孩子在啃草根,个个都面黄肌瘦的。
李复兴心里一酸,招手叫他们过来。
同时,在拼夕夕里买了些花生,生鸡蛋分了也不能直接吃,他吃剩的包子也不够分啊!
“知道我是谁吗?”
面前的孩子们衣衫褴褛,像小乞丐一样,明显营养不良。一个小女孩一副怯生生的样子,显得格外可怜。
有个胆大的孩子举起手:“你是二十一爷爷。”
李复兴看过去,那孩子还流着鼻涕,眼看要流到嘴里了,猛的一吸,竟然咽了下去。
李复兴顿时觉得头皮发麻。
他在族里排行二十一,叫他二十一爷爷,一定是哪个堂兄家的孙子。
“行了,都排好队,别乱动。”
孩子们很机灵,知道李复兴是给他们分东西,立刻乖乖排好队,脸上写满了期待和喜悦。
远处,几个大人正看着这边。
“是复兴回来了。”
“还是复兴有出息,在城里能吃商品粮。”
“复兴也该成家了,我娘家的侄女,不仅长的水灵,干活也麻利。”
“得了吧!人家复兴肯定要找城里的姑娘,哪轮得到你操心?”
......
李复兴还不知道,村里的妇女们都开始盘算着给他介绍对象了。
等孩子们排好队,李复兴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布袋,里面是装的花生。李复兴伸手抓了一大把。
“都用衣服兜着。”
自己的一大把花生,孩子们两只小手是捧不住的。
“谢谢二十一爷爷!”
孩子们急忙用衣服兜住花生,满脸感激。
“该我了!谢谢二十一爷爷!”
......
分完花生,篮子里还有许多,李复兴打算带回去给爷爷当下酒菜。
拿到花生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跑回家,告诉父母这是二十一爷爷给的。
村里没分到花生的孩子们对此羡慕不已,后悔没遇到李复兴。
尽管只有一捧花生,可对每日顿顿吃野菜的他们来说,已经是美味了。
李复兴到了爷爷奶奶家的门口,见爷爷正在院子里修理农具,奶奶好像不在家。
“爷爷,你的大孙子回来了。”李复兴喊道。
李老爷子猛地转头,见是自家的大孙子,脸上的皱纹当即舒展开来。
“是复兴呀!赶紧进屋,要不要喝水?饿不饿啊?我叫你奶奶回来家,给你做饭。”李老爷子放下手里的农具,就要出门。
李复兴急忙摆手:“爷爷,我是吃过饭来的!我给你们带好东西回来了。以后你们该吃吃,该喝喝,我保证不会让你们饿肚子的!”
李复兴的一句话,让李老爷子眼眶一热,差点掉下泪来。
“好好好!咱家复兴有出息了。”
李复兴从篮子里拿出之前分剩下的那些花生。
“爷爷,这些花生给你当下酒菜。”
李老爷子平常喜欢喝两口,尽管只能喝地瓜烧。
在那个时期,粮食非常紧俏,人们基本都用地瓜酿酒。因为酿酒工艺简单,所以酿的地瓜酒不怎么好喝,只能解馋,喝着辣辣的。
李老爷子当即高兴的合不拢嘴。
“这么多花生呢!”
炒花生米可是香的很,而且很下酒,想着李老爷子不由的咽了咽口水,都想马上来几口。

又摘了一点青菜叶,不能整棵拔,本来就少。
菜单便定了下来,蒜苗炒干肉,炒个鸡蛋,再来个青菜汤。
等爷爷奶奶闻着香味过来,已经为时已晚。
又不是过年,吃这么好?
又是米饭又是肉的,还有鸡蛋,而且青菜汤还放油呛了葱花,看的李老太太一阵心疼,三婶杨梅也是忍不住叹气,大侄子忒不会过日子!
“大哥,好香!”旺财擦了擦嘴脸口水。
旺业更是瞪着眼睛看着炒肉:“大哥,你比我娘做的更香。”
旺花则是已经走不动道,直愣愣的盯着美味佳肴。
杨梅无奈摇头,这可是肉和鸡蛋啊,能不香?
而且放那么多油,炒树皮都好吃。
“三叔啥时候下工?叫他过来吃饭。”李复兴说。
虽然村里有食堂,但只有红薯土豆,好吃就怪了。
“好,我去喊他。”杨梅立马出门。
这顿饭要是不把当家的叫回来吃,估计他得念叨好久。
“复兴啊,以后还是奶奶来做饭吧。”李老太太心疼的说道。
家里那些油,可禁不起这么个吃法啊!但她又不好明说,怕把孙子说走,以后不回来了可咋办?
李复兴知道奶奶心疼啥,说道:“奶奶,吃完饭后我回一趟轧钢厂,给村里办点事,一块带点花生油回来。”
“你跟我爷爷安心吃就是了,只要是吃的东西,我都能弄到。”
猪油还能吃很久,毕竟是爷爷前几天才炼的,还没怎么吃呢!
李德军见自己媳妇来了,都不用说话就知道啥事了,跟队长说了一声,提前下工一会,明天补上。
“行,你去吧。”
看着李复兴的面子,队长也不会拦着。
见李德军跟媳妇走了,有人羡慕道:“这德军命真好。”
“肯定回去吃好东西了。”
“这还用说,咱们村也就二十一叔能吃上肉,人家可是轧钢厂工人。”
“我也能成轧钢厂工人就好了。”
队长一瞪眼:“还没黑天呢,就做梦了?赶紧把活干完去食堂吃饭,都不饿?”
一说食堂,众人肚子都咕咕叫起来。
红薯不顶饱,但也没办法。他们李家庄好歹还有红薯吃,听说隔壁吴家村都开始煮野菜了。
这么一对比,吃红薯也很好了。
李德军还没进门,就闻到了饭菜香味,不禁加快了脚步。
刚刚媳妇跟他说了,复兴蒸了米饭,炒了鸡蛋,还炒了肉,做青菜汤的油够他家用五天。
过年都吃不到这些好东西。
“叔,这是啥好酒?”他看见李老爷子身边放着的一瓶酒,舔了舔嘴唇。
“你管啥酒呢?没你的份,复兴带回来给我的,想喝自己去倒点地瓜烧,不喝就快吃饭。”李老爷子一瞪眼。
李德军眼巴巴看着那瓶酒,厚着脸说:“叔,就给我尝尝味呗!”
李复兴看不下去了,说道:“爷爷,给三叔倒点尝尝吧。”
见乖孙子发话,李老爷子这才给李德军倒了点,还真是就两三口的量。
但李德军已经很满足了,轻轻抿了一口,就咂摸着嘴回味起来。
没看错的话,这可是茅台酒!
以后可以跟别人吹了,自己喝过茅台。
“奶奶,你多吃点,这个鸡蛋炒的不错。”李复兴给奶奶夹了一大筷子鸡蛋。
“好,奶奶吃。”李老太太眼角泛红,都没吃过儿子夹的菜,现在吃着孙子夹的了。
旺财三人见大人动了筷子,这才开始狼吞虎咽起来。
虽然很想吃肉,但娘嘱咐过他们,所以只夹了几块,动作也还算斯文。
除了李复兴,这顿饭大家吃的都很满足。
尤其是旺财兄妹三人,肚子都鼓鼓的,想着要是以后每顿都能吃这么饱就好了,鸡蛋和肉真香呀。
希望大哥以后常回来。
只有大哥回来,他们才有好东西吃。
大家都在消食,只有三婶杨梅毫无怨言的收拾桌子。
回去的时候,李老太太给了她两瓶牛奶。
“复兴疼他弟弟妹妹,带回去给旺财他们喝吧。”李老太太不忘叮嘱这是她乖孙子给的。
杨梅接着就抹起眼泪。
“好了,回去吧。”李老太太知道自己说到对方心窝里了。
与此同时,村食堂也开饭了。
几个外村人在这时来到了李家庄,为首的是赵家庄的村长,他得到消息,李家庄不知从哪弄来了一大批红薯和土豆。
他们村今天饿死了人,所以也只能硬着头皮来一趟李家庄。
不过快走到村食堂的时候,就被拦住了。
赵村长已经闻到了红薯味道,跟在他身边的村民,都忍不住吞口水,肚子也不争气的叫唤起来。
原来还能坚持一下,但闻到香味,就压不住肚子里的饥饿感了。
“你们老支书在不,我找他有点事。”赵村长说道。
“麻烦您稍等。”
接着就有人跑去报信。
老支书很快就来了,看着关系不错的赵村长,低声问:“老赵,找我啥事?”
可千万别是来借粮的,李家庄也没有多余粮食借给别人,他得为李家庄的村民负责。
赵村长皱着眉头,递了一根烟给老支书,叹气道:“今天我们那又饿死了一个,听说你们村弄到红薯了,就想问问从哪买的。”
他是带着村里所有的钱来的。
不赶紧弄到粮食,明天可能还会有人饿死,这天杀的世道。
老支书本来不想透露,但听赵村长说死了人,又想到李复兴跟他说过,送猎物给他相当于给他涨业绩,是两全其美。
他便说道:“我们村有人在轧钢厂做采购员,能从轧钢厂换粮食,但人家不要钱,要野猪之类的东西。”
赵村长立马来了精神。
“真的?”
“骗你干啥?人家轧钢厂工人上万,随便出来点粮食,都够咱们这些村吃的,不过你可别对外声张。”
赵村长一听,觉得有道理。
轧钢厂那么多工人吃饭,省下几口就够他们一个村吃的了,不要钱要猎物也好理解,人家轧钢厂不缺钱,缺的是肉。
赵村长茅塞顿开。
立马保证道:“老李,我保证,绝对不走漏半点风声。”
还往外说?
越多村知道,换粮食就越难,往外说不就是坑了自己村?
“对了,怎么个换法?”
老支书也不敢乱说,安排道:“大宇,你去把你二十一叔叫来。”
要知道能换七千斤红薯,是复兴给李家庄争取来的,其他村怕是换不了那么多。